星期一,升国旗仪式。
年级主任在查班的时候发现,格和萱躲在教室里,批评之后让他们马上上操场参加升旗仪式,结果两个女生躲开了年级主任后又回了教室。主任来到操场发现她们不在队伍里,便大发雷霆,升旗结束的时候全班被留下来罚站受训。
个人有错,全班被“株连”,班主任站在边上一言不发,低头不语的学生们偶尔抬抬头瞅一眼班主任又埋下头去,主任在声嘶力竭地呵斥。
结果是,大半节课被耽误。
格和萱常常有违学校规定,尤其是格,把校服裤腿改得窄窄的以求好看,甚至为了躲避检查,她准备了两条裤子。因为爱美改裤退也就罢了,有时还要戴着项链上学,于是,她成了年级重点关注的对象。
在被重点关注的形势下,格居然今天不参加升国旗仪式,而且有意挑战主任,这当然要罪加一等。
全班学生回到教室后,两名女生又被叫到了主任办公室,继续批评之后,主任电话通知格的家长到学校来,班主任当然要参加。
想征服的孩子场面是谁都能想象出来的:主任先一一列举格的不是,再批评错误,接着讲道理,最后要求认错和承诺改正。中间家长还不停地插嘴责怪孩子在家里的种种不良表现。
浪,一层一层被掀起,孩子在漩涡里沉默。她咬着嘴唇,抬得高高的头扭到一边,拒绝回答任何问话,眼泪不停地滚出来。
大人的愤怒和孩子的倔强在对抗,交流的通道被堵塞,每个人只在自顾自表达,全场尴尬。
“想不想念书!”实在没招了,父亲使出了最后一招。
孩子连眼珠子都不转一下,摇了摇头。
“真不想念吗?”
重重地点头。
被征服的委屈淤积在心里时,抗拒是唯一的表达。
全场沉默,家长无奈地垂头叹气,场面越来越僵。
一言不发的班主任站起身,拉着孩子到了他的办公室,抽出一张纸巾递了过去,格伸手来接的同时“哇”一声,放声大哭。
在“狂轰乱炸”中,格筑起的拒绝的堤坝被一张纸巾捅破。
“被围攻的感觉很不好受,我知道,”等格平静了一点后,班主任开口了,“其实你不是不想上学,对吗?”
格看了一眼班主任,点点头。
“但是,今天的事情你有错在先,你必须担当。别人批评你不是跟你过不去,而是为了整个年级的管理,想一想有更多的人像你俩一样,高三还像高三的样子吗?所以你的过失你必须要看清楚,别再倔强了。”
“其实我也在努力做好。”
堵塞一旦疏通,真正的交流就会发生。
“我相信你的话,你的努力全班都看见了。”格抬头看了一眼班主任。“但你不能用你的努力遮盖你做的不到位他方。”
格点了点头,“我知道了,老师……我给你和全班带了麻烦。”
“这倒无所谓,关键是你要应对现在。我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你心里有数。”
班主任领着格去见她的父亲和主任。孩子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并道了歉,告诉父亲要好好上学,场面一下子缓和下来。
主任和家长对孩子做了进一步的“教育”之后,要孩子回班上课。
出门的时候,孩子不理会父亲,擦着眼泪昂头走在前面,脚步里带着生气。看得出来,刚才孩子是用她不愿意的屈服满足了大人的心理。
班主任叫住了格。
虽然离中午放学时间还早,班主任还是让父女提前回家了,并且告诉父亲,回家在一起看看电视,说说好听的话,让孩子平静一下,第二天精精神神地来上学。
下午,格给班主任打来了电话,说她要来上学。班主任见到她的时候,已经是原来开心的样子。
以上只是这件事情的部分内容,事情的开头,班主任也被两个孩子激怒了,也做了一些泄愤的事情。本文想表达的是,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制服在有些孩子那里抵不上一张纸巾的柔软。